⒈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,小枝多刺,果实黄绿色,味酸不可食,可入药(亦称“枸橘”):枳实(中药称“枳”、“构橼”等的近成熟的果实)。枳壳(中药称“枳”、“枸橼”等的成熟的果实)。
用枳字免费起名
详细词义
◎ 枳 zhǐ
〈名〉
(1) 枸橘,又称“臭橘” [trifoliate orange]
枳木似橘。从木,只声。——《说文》
殷以椇。——《礼记·明堂位》。注:“椇之言枳椇也。谓曲桡之也。”
楗六枳而为篱兮。——《后汉书·冯衍传》。注:“枳,芬木也。”
橘逾淮而北为枳。——《周礼·考工记·序宫》
(2) 一种耐寒的中国落叶橘树,有三小叶的叶片,果实小有芳香,很酸。广泛栽种作为观赏叶或作为绿篱,尤其作为砧木以芽接各种食用的柑桔
(3) 古县名 [Zhi county]。战国时楚有枳邑,汉置枳县,属巴郡。故地在今四川省涪陵县
[①][zhǐ]
[《廣韻》諸氏切,上紙,章。]
[《廣韻》居帋切,上紙,見。]
(1)木名。也称枸橘、臭橘。落叶灌木或小乔木。木似橘而小,茎上有刺,春生白花,至秋成实,果小,味酸苦不能食,可入药。成条种植可作篱笆。
(2)藩蔽,护卫。《逸周书·小开》:“德枳維大人,大人枳維公,公枳维卿,卿枳維大夫,大夫枳維士。”孔晁注:“章懷注《後漢書》引此……注云:'枳者,言上下相維,遞爲藩蔽也。'”一说,枳相当于“則”。参阅杨树达《词诠》卷五。
(3)谓阻塞。参见“枳道”。
(4)古地名。战国楚有枳邑。汉置枳县,属巴郡。即今四川涪陵县。
(5)通“疻”。伤害。
[②][zhī]
[《集韻》章移切,平支,章。]
(1)通“胑”。肢体。
(2)通“枝”。歧出。参见“枳2首蛇”。
隐忍枳棘刺,迁延胝趼疮。——唐朝· 杜甫《入衡州》
馥馥芝兰圃,森森枳棘藩。——唐朝· 杜牧《昔事文皇帝三十二韵》
槲叶落山路,枳花明驿墙。——唐朝· 温庭筠《商山早行》
个侬居处近诛茅,枳棘篱兼用荻梢。——唐朝· 韩偓《赠渔者》
更寻栖枳处,犹是念仇香。——唐朝· 林珝《送安养阎主簿还竹寺》
南橘北为枳,古来岂虚言。——唐朝· 张彪《敕移橘栽》
架俯蔷薇立,篱因枳壳编。——唐朝· 张祜(四)《丹阳新居四十韵》
惜君滞南楚,枳棘徒栖凤。——唐朝· 刘长卿《送沈少府之任淮南》
枳棘君尚栖,匏瓜吾岂系。——唐朝· 孟浩然《将适天台留别临安李主簿》
丛桂半空摧枳棘,曲池平尽隔烟霞。——唐朝· 李绅《毗陵东山》
梦入蓝桥,几点疏星映朱枳。——宋朝· 吴文英《荔枝香近·七夕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