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关于古代印度的:梵语(印度古代的一种语言)。梵文(印度古代的文字)。
用梵字免费起名
详细词义
◎ 梵 fàn
〈形〉
(1) (形声。从林,凡声。本义:梵梵:草木茂盛的样子)
(2) 同本义 [lush]
梵,即芃之俗体。——清· 钮树玉《说文新附考》
(3) 梵语Brahmā音译词“梵摩”、“婆罗贺摩”、“梵览摩”之省,意为“清净”、“寂静” [quiet]
净修梵行。——《妙法莲花经》
(4) 又如:梵心(清净之心);梵志(以清静为志);梵门(清净的法门);梵事(清净的佛事)
(5) 佛经原用梵文写成,故凡与佛教有关的事物,皆称梵 [Buddhist]。如:梵言(佛经);梵境(佛的境界);梵楼(佛教的楼阁);梵磬(佛寺之磬);梵学(佛学)
(6) 梵文为古印度书面语,故对印度等地的事物,常冠以梵字,以示与中华有别 [Sanskrit]。如:梵本(梵文书写的佛经原本);梵表(梵方。指印度);梵志(印度古代四个种姓之一,指婆罗门);梵俗(印度风俗)
记性变化
◎ 梵 fàn
〈动〉
诵经 [patter]。如:梵响(梵声,念佛诵经之声);梵诵(佛教诵经);梵呗(梵音,作法事时的歌咏赞颂之声)
◎ 梵 fàn
〈名〉
(1) 诵经声 [patter]
午梵隔云知有寺,夕阳归去不逢僧。——宋· 王安石《游钟山四首》
(2) 姓
梵 (fàn) 指清净、梵门、茂盛、寂静,用作人名意指内敛、与世无争、心平气和之义;
[①][fàn]
[《廣韻》扶泛切,去梵,奉。]
(1)梵语Brahm音译词“梵摩”、“婆罗贺摩”、“梵览摩”之省,意为“清净”、“寂静”。
(2)梵文为古印度书面语,故对印度等地的事物,常称梵或冠以梵字,以示与中华有别。
(3)佛经原用梵文写成,故凡与佛教有关的事物,皆称梵。参见“梵帝”、“梵宇”。
(4)指诵唱佛经。
(5)指诵念佛经之声。
(6)佛书传说创造文字的人。
[②][féng]
[《廣韻》房戎切,平東,奉。]
通“芃1”。
大雄真迹枕危峦,梵宇层楼耸万般。——唐朝· 宣宗皇帝《百丈山》
香透经窗笼桧柏,云生梵宇湿幡幢。——唐朝· 顾况《宿湖边山寺》
梵境留宸瞩,掞发丽天才。——唐朝· 许敬宗《奉和过慈恩寺应制》
香花助罗绮,钟梵避笙歌。——唐朝· 白居易《夜游西武丘寺八韵》
洛城秋霁后,梵阁暮登时。——唐朝· 白居易《天宫阁秋晴晚望》
天歌将梵乐,空里共裴回。——唐朝· 宋之问《奉和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》
百尺森疏倚梵台,昔人谁见此初栽。——唐朝· 崔涂《题净众寺古松》
梵僧为骨肉,柏寺作家乡。——唐朝· 裴说《送进士苏瞻乱后出家》
(以上皆录自张锡厚《王梵志诗校辑》卷三,原卷为伯三八三三、伯二九一四、苏一四八七、二八七一。——唐朝· 王梵志《诗(并序) 一一四》
六度观梵行,道德了袒新。——唐朝· 杜光庭《步虚词 三》
梦入蓝桥,几点疏星映朱梵。——宋朝· 吴文英《荔枝香近·七夕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