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落叶乔木,实扁圆,木材坚实,可制器具或供建筑用:榆荚。榆钱儿(即“榆荚”,像小铜钱)。榆面(以榆皮磨制成粉,用为黏剂)。榆塞(古称边塞植榆,故称边塞为“榆塞”)。桑榆暮景。
⒉ 姓。
详细词义
◎ 榆 yú
〈名〉
(1) 榆树[elm]
榆,白枌。——《说文》。按,榆皮色赤,其白者为枌也。荚可食,亦可为酱。
堇萱枌榆。——《礼记·内则》
我决起而飞抢榆枋。——《庄子·逍遥游》
(2) 落叶乔木,叶卵形,花有短梗,木材可供建筑或制器械、家具等。如:榆枋(借喻见识浅陋;也指眼界狭小);榆荚(古代钱币名称,汉代铸造)
榆 (yú) 指榆树、坚韧、浑厚、挺拔,用作人名意指坚韧、坚强之义;
[①][yú]
[《廣韻》羊朱切,平虞,以。]
“楡1”的新字形。
(1)榆树。落叶乔木,叶卵形,花有短梗,翅果倒卵形,称榆荚、榆钱。木材坚实,可制器物或供建筑用。果实、树皮和叶可入药,可食。
(2)星名。
(3)通“揄”。泻。
(4)通“緛”。缩短。
(5)通“逃”。逃跑。
(6)通“摇”。摇动。
(7)通“渝”。变化。
(8)通“鷂”。参见“榆翟”。
钱缀榆天合,新城柳塞空。——唐朝· 太宗皇帝《执契静三边》
露湿月苍苍,关头榆叶黄。——唐朝· 李端《横吹曲辞 关山月》
火随黄道见,烟绕白榆新。——唐朝· 韩浚《清明日赐百僚新火》
关寒塞榆落,月白胡天风。——唐朝· 李益《送柳判官赴振武》
塞榆关水湿,边草贼回春。——唐朝· 薛逢《禁火》
桑榆日及景,物色盈高冈。——唐朝· 乔知之《定情篇》
桑榆汾水北,烟火浊河东。——唐朝· 王绩《咏怀》
杏粥犹堪食,榆羹已稍煎。——唐朝· 韦应物《清明日忆诸弟》
寒沙榆塞没,秋水滦河涨。——唐朝· 张谓《同孙构免官后登蓟楼》
寄谢殷勤九天侣,抢榆水击各逍遥。——唐朝· 刘禹锡《洛中初冬拜表有怀上京故人》
梦入蓝桥,几点疏星映朱榆。——宋朝· 吴文英《荔枝香近·七夕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