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,结球形坚果,称“榛子”,果仁可食。木材可做器物。
⒉ 丛杂的草木:榛芜。莽榛。榛薄(草木丛生的地方,引申为指幽僻的地方)。
详细词义
◎ 榛 zhēn
名
(1) (形声。从木,秦声。本义:植物名。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)
(2) 同本义 [hazel]
榛,榛木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山有榛。——《诗·邶风·简兮》
女贽不过榛栗枣。——《左传·庄公二十四年》
(3) 又如:榛林(榛木林)
(4) 榛果 [hazelnut]
(5) 丛生的树木 [jungle]
木丛生曰榛。——《广雅》
隐于榛薄之中。——淮南子·原道训》。注:“聚木曰榛,深草曰薄。”。
(6) 又如:榛林(亦指丛林);榛迷(杂林丛生);榛株(丛木的根株)
记性变化
◎ 榛 zhēn
形
草木丛生的样子 [jungled]。
榛卉(杂生的花草);榛曲(草木丛生的幽僻之处);榛杞(泛指丛生的灌木);榛草(丛生的杂草)
榛 (zhēn) 指榛子、榛果、榛芜、榛株,用作人名意意志坚定、兴盛之义;
[①][zhēn]
[《廣韻》側詵切,平臻,莊。]
亦作“樼1”。亦作“獉1”。
(1)果木名。落叶灌木或小乔木,叶子互生,圆卵形或倒卵形,春日开花,雌雄同株,雄花黄褐色,雌花紅紫色,实如栗,可食用或榨油。
(2)特指其果实。
(3)丛木。
(4)草木丛生貌。亦以形容荒废,衰败。
君子顾榛莽,兴言伤古今。——唐朝· 高适《同房侍御山园新亭与邢判官同游》
送终惟粪土,结爱独荆榛。——唐朝· 杜甫《赠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韵》
扪葛上欹壁,蓬头入荒榛。——唐朝· 袁高《茶山诗》
称多量少鉴裁密,岂念幽桂遗榛菅。——唐朝· 韩愈《雪后寄崔二十六丞公》
故池想芜没,遗亩当榛荆。——唐朝· 柳宗元《首春逢耕者》
丘坟变城郭,花草仍荆榛。——唐朝· 元稹《古社》
霜雪压多虽不死,荆榛长疾欲相埋。——唐朝· 白居易《东城桂三首 二》
桥山突兀在其左,荒榛交锁寒风愁。——唐朝· 舒元舆《桥山怀古》
可悲不可朽,车輤没荒榛。——唐朝· 吴少微《哭富嘉谟》
榛芜掩前迹,苔藓余旧痕。——唐朝· 颜真卿《登岘山观李左相石尊联句》
梦入蓝桥,几点疏星映朱榛。——宋朝· 吴文英《荔枝香近·七夕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