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拉,引领向前:牵引。牵曳。牵头。牵线。牵萝补屋(把萝藤拉上屋顶来补草房,形容生活困难,亦喻将就凑合)。
⒉ 关连,带累:牵连。牵强(勉强牵连在一起)。意惹情牵。
详细词义
◎ 牵
牽 qiān
〈动〉
(1) (形声。从牛,“冖”象牵牛的绳,玄声。本义:牵牛)
(2) 同本义。引申为牵拉 [pull;lead along]
牵,引前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牵,引也。——《广雅》
飱牵。——《周礼·宰夫》。司农注:“牲牢可牵而行者。”
与其牵傍。——《周礼·牛人》。注:“牵傍,在辕外輓牛也。人御之,居其前曰牵,居其傍曰傍。”
牵牛悔亡。——《易·夬》
牵牛而过堂下者。——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
牵衣顿足拦道哭。——唐· 杜甫《兵车行》
回车叱牛牵向北。——白居易《卖炭翁》
攀草牵棘。——《徐霞客游记·游黄山记》
(3) 又如:牵笼(拉扯);牵红(牵巾。新郎新娘拜堂后,以两家红巾绾同心结,各牵一端而行);牵扭(拉住);牵役(谓被拉去从事劳役);牵拖(拖拉。形容行动困难);牵拉(牵引拉住)
(4) 牵制 [check]
令出不行谓之牵。——《管子·法法》
牵于俗而芜秽。——《楚辞·招魂》
此牵乎天者也。——张衡《西京赋》。注:“犹系也。”
(5) 又如:牵笼(牵制束缚);牵肘(从旁牵制);牵物(为外物所牵制);牵挽(牵制);牵缀(犹牵制)
(6) 牵连;牵累 [implicate;tie down]
道而弗牵则和。——《礼记·学记》。疏:“谓牵偪。”
牵复吉。——《易·小畜》。疏:“谓牵连。”
(7) 又如:牵枝带梗(牵连;牵带);牵惹(牵连);牵及(牵连;关系到);牵染(牵累,株连);牵率(株连;拖累)
(8) 牵强 [strain]。如:牵书搭俗(牵强附会);牵附(牵强附会);牵率(牵强附会);牵裂(牵强割裂)
(9) 拘泥 [rigidly adhere to]
不牵于执。——《吕氏春秋·离俗》。注:“拘也。”
(10) 又如:牵文(谓拘泥于字面);牵拘(拘泥;拘束);牵俗(拘泥于习俗)
(11) 蔓延 [spread]。如:牵蔓(蔓延);牵漫(蔓延满布);牵绵(牵延连绵)
记性变化
◎ 牵
牽 qiān
〈名〉
指可牵走的牲畜如牛羊猪等
脯资饩牵竭。——《左传·僖公三十二年》
[①][qiān]
[《廣韻》苦堅切,平先,溪。]
亦作“撁1”。“牵1”的繁体字。
(1)拉,挽。
(2)指牛、羊、豕。
(3)带领;引导。
(4)引。
(5)挂;牵挂。
(6)牵连;牵涉。
(7)牵累。
(8)牵制。
(9)拘泥。
(10)古地名。
(11)姓。汉有兖州刺史牵颢。见《後汉书·皇甫规传》。
[②][qiàn]
[《廣韻》苦甸切,去霰,溪。]
同“縴1”。“牵2”的繁体字。
挽船的绳索。
未知在冠冕,不合无拘牵。——唐朝· 元结《与党评事》
物情牵跼促,友道旷招寻。——唐朝· 武元衡《秋日台中寄怀简诸僚》
心为世教牵,迹寄翰墨场。——唐朝· 权德舆《浩歌》
柳丝挽断肠牵断,彼此应无续得期。——唐朝· 白居易《杂曲歌辞 杨柳枝 八》
丞相功高厌武名,牵将战马寄儒生。——唐朝· 元稹《酬张秘书因寄马赠诗》
勿嫌坊曲远,近即多牵役。——唐朝· 白居易《昭国闲居》
即听鸡唱天门晓,吏事相牵西复东。——唐朝· 姚合《同诸公会太府韩卿宅》
云路招邀回彩凤,天河迢遰笑牵牛。——唐朝· 李商隐《韩同年新居饯韩西迎家室戏赠》
曾来十九首,私谶咏牵牛。——唐朝· 李商隐《拟意》
牵花寻紫涧,步叶下清溪。——唐朝· 王勃《观内怀仙》
梦入蓝桥,几点疏星映朱牵。——宋朝· 吴文英《荔枝香近·七夕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