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向神求福:祈祷。祈福。祈年。
⒉ 请求:祈请。祈求。祈望。敬祈照准。
⒊ 姓。
详细词义
◎ 祈 qí
〈动〉
(1) (形声。从示,斤声。本义:向上天或神明求福)
(2) 同本义 [pray]
祈,求福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掌六祈。——《周礼·大祝》
祭有祈焉。——《礼记·郊特牲》
(3) 又如:祈场(向神祈祷的场所);祈祝(祈求祝福);祈死(祈求速死);祈克(祈求克敌);祈祉(祈求幸福);祈祓(祈神除灾去秽);祈战(祈求战胜)
(4) 请求;希望 [entreat;request;wish]
不祈土地。——《礼记·儒行》
以祈尔爵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宾之初筵》
(5) 又如:祈喜(求福);祈借(求借)
记性变化
◎ 祈 qí
〈形〉
通“祁”。大 [big]。如:祈寒(严寒)
◎ 祈 qí
〈名〉
假借为 “畿”。古称天子直辖之地 [capital]
《祈父》,刺宣王也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祈父序》孔颖达《疏》:“当作畿字,今作圻。”
祈 (qí) 指期盼、祈盼、期望、祈愿,用作人名意指照耀、虔诚、深谋远虑之义;
[①][qí]
[《廣韻》渠希切,平微,羣。]
(1)向天或神求祷。
(2)请求,希望。
(3)通“祁”。大。参见“祈寒”。
(4)通“畿”、“圻”。皇帝都城千里之地。
天门西北祈风通,丁宁附耳莫漏泄。——唐朝· 韩愈《月蚀诗效玉川子作》
莫辨祈风观,空传承露杯。——唐朝· 李峤《奉和幸长安故城未央宫应制》
将命礼且洁,所祈年不凶。——唐朝· 陆龟蒙《奉和袭美太湖诗二十首 包山祠》
朝赛暮还祈,开唐复历隋。——唐朝· 无可《经贞女祠》
寿春嗟寿域,万国尽虔祈。——唐朝· 贯休《寿春节进》
殿前寒气束香云,朝祈暮祷玄元君。——唐朝· 齐己《祈真坛》
本祈立弘誓,感报弥陁身。——唐朝· 道世《颂六十二首 三十二》
表微在营道,明祀将祈年。——唐朝· 储光羲《荐玄德公庙》
昨夜宿[祈]连,今朝过酒泉。——唐朝· 岑参《过酒泉忆杜陵别业》
君闻祈招什,车马勿駸駸。——唐朝· 元稹《桐花》
梦入蓝桥,几点疏星映朱祈。——宋朝· 吴文英《荔枝香近·七夕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