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〔朦胧〕a.月光不明;b.不清楚,模糊。
用朦字免费起名
详细词义
◎ 朦 méng
〈形〉
(1) (形声。从月,蒙声。本义:月不明)
(2) 同本义 [(moonlight) dim]
朦,月朦朦也。——《说文新附》
空架鼓,枉悬钟,绘壁尘多彩象朦。——《西游记》
(3) 又如:朦朦(微明的样子)
(4) 模糊不清的样子 [dusky]。如:朦郁(迷蒙郁结);朦胧(模糊不清的样子);朦松(形容似醒非醒、眼睛模糊)
(5) 迷糊,迷惘 [dazed]
空架鼓,枉悬钟,绘壁尘多彩象朦。——《西游记》
(6) 又如:朦朦(迷惘的样子);朦里朦胧(迷迷糊糊,不真切,不明了)
(7) 愚昧 [ignorant]。如:朦狡(愚昧狡诈的人)
(8) 通矇,目盲。亦指一时失明 [blind]。如:朦瞽(眼睛失明)
记性变化
◎ 朦 méng
〈动〉
蒙骗,蒙混 [deceive]。如:朦充(蒙混冒充);朦抵(蒙混抵充);朦混(用欺骗手段使人相信虚假的事物)
朦 (méng) 指朦胧、朦郁、模糊、隐约,用作人名意指神秘、含蓄、内敛之义;
[①][méng]
[《廣韻》莫紅切,平東,明。]
[《廣韻》莫孔切,上董,明。]
(1)微明貌。参见“朦朧”、“朦朦”。
(2)模糊不明貌。参见“朦朣”、“朦鬱”。
(3)迷糊,迷惘。
(4)愚昧。参见“朦狡”。
(5)遮掩;掩蔽。
(6)盖过;超过。
(7)蒙骗,蒙混。
(8)矇,目盲。亦指一时失明。
(9)犹翳。目疾引起的障膜。
明月何处来,朦胧在人境。——唐朝· 李群玉《古镜》
薄日朦胧秋,怨气阴云结。——唐朝· 于濆《陇头水》
夜深斜搭秋千索,楼阁朦胧烟雨中。——唐朝· 韩偓《夜深》
秦树朦胧春色微,香风烟暖树依依。——唐朝· 谭用之《渭城春晚》
无边畔,迥朦胧,玄景观来觉尽空。——唐朝· 吕岩《渔父词一十八首 入定》
大罗天上月朦胧,骑马上虚空。——唐朝· 韦庄《喜迁莺 一》
柳丝无力嫋烟空,金盏不辞须满酌,海棠花下思朦胧,醉春风。——唐朝· 毛文锡《酒泉子》
洞房深夜笙歌散,帘幕重重,斜月朦胧,雨过残花落地红。——唐朝· 冯延巳《采桑子 十二》
雾重日难出,云厚月朦胧。——唐朝· 庞蕴《诗偈 三十四》
朦胧只在君家舍,日日君看君不知。——唐朝· 元阳子《金液还丹歌(题拟) 二十九》
梦入蓝桥,几点疏星映朱朦。——宋朝· 吴文英《荔枝香近·七夕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