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事物中间距离远、空隙大,与“密”相对,稀疏。稀落(luò)。稀客。依稀。
⒉ 浓度小,含水分多的,与“稠”相对:稀薄。稀料。稀释。
⒊ 少:稀少。稀罕。稀奇。古稀之年。
⒋ 用在“烂”、“松”等形容词前面,表明程度深:稀烂。稀碎。稀松。
详细词义
◎ 稀 xī
〈形〉
(1) (形声。从禾,希声。本义:稀疏)
(2) 同本义 [scattered;sparse]
稀,疏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月明星稀。——《文选·曹操·短歌行》。经传皆以希为之。
重露成涓滴,稀星乍有无。——唐· 杜甫《倦夜》
种豆南山下,草盛豆苗稀。——晋· 陶潜《归园田居》
(3) 又如:稀棱挣(稀疏的样子);稀撒撒(稀剌剌);稀星(稀疏的星);稀零零(极稀疏);稀稀落落(稀疏的样子;稀疏冷落的样子)
(4) 少,不多 [rare;scarce]
相见常日稀。——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
鞍马稀。——唐· 白居易《琵琶行(并序)》
死者尚稀。——清· 方苞《狱中杂记》
自想此梦稀奇,心下疑惑。——《二刻拍案惊奇》
(5) 又如:稀稀罕儿(稀罕少见的东西);稀行(不常来;稀客)
(6) 薄,不浓 [diluted;thin]
我们的衙门里每天煮了十几大锅的稀饭施给穷人。——巴金《灭亡》
(7) 又如:稀流薄荡(形容液体稀薄波动);稀解粥(稀粥);稀溜溜;稀淡(极淡,不浓密)
记性变化
◎ 稀 xī
〈副〉
(1) 很;极。形容程度深 [very]
床上的铺盖已经掀得稀乱,一个凳子躺在被铺上。——鲁迅《而已集·再谈香港》
(2) 又如:稀不相干(一点儿也不相干);稀秃湿(湿透了);稀醉(烂醉)
稀 (xī) 指稀薄、稀罕、稀朗、少见,用作人名意指大度、珍贵、疏朗之义;
五侯宾从莫敢视,三省官僚揖者稀。——唐朝· 李颀《杂曲歌辞 缓歌行》
依稀闻促柱,髣髴梦新妆。——唐朝· 王邕《湘灵鼓瑟》
空城流水在,荒泽旧村稀。——唐朝· 李嘉佑《送从弟归河朔》
望夫山上花犹发,新妇江边莺未稀。——唐朝· 李嘉佑《送郑正则汉阳迎妇》
不独避霜雪,其如俦侣稀。——唐朝· 杜甫《归燕》
旧相恩追后,春池赏不稀。——唐朝· 杜甫《陪王汉州留杜绵州泛房公西湖》
岸曲坐客稀,杯浮上摇漾。——唐朝· 元结《宴湖上亭作》
一路何相慰,唯君能政稀。——唐朝· 耿湋《留别解县韩明府》
任性常多出,人来得见稀。——唐朝· 于鹄《寻李暹》
草萎看稍靡,叶燥望疑稀。——唐朝· 褚亮《奉和咏日午》
梦入蓝桥,几点疏星映朱稀。——宋朝· 吴文英《荔枝香近·七夕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