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谷类植物的茎秆:稿秆。稿荐(稻草编的垫子)。
⒉ 文字、图画的草底,又喻事先考虑的计划:文稿。稿本。稿件。讲稿。
详细词义
◎ 稿
稾 gǎo
〈名〉
(1) (形声。从禾,高声。本义:禾秆)
(2) 禾秆,谷类植物的茎杆。也作“稾” [stalk of grain]
稾,秆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民惊走持稾。——《汉书·五行志》
又出稾税。——《书·禹贡传》
茭稾。——《汉书·赵安国传》
今又盛寒,马无稿草。——《资治通鉴》
愿令民得入田,毋收稾稾为禽兽食。——《史记·萧相国世家》
(皋涂之山)有草焉,其状如稾茇,其叶如葵而赤黄,名曰无条,可以毒鼠。——《山海经·西山经》
(3) 又如:稿本(香草名。一年生,根可入药);稿茇(香草名。即稾本);稿稾(指点燃后供照明用的草、麻);稿荐(用稻草编成的垫褥);稿苗(枯槁的禾苗);稿人(稻草人)
(4) 诗文、图画等草底。亦指写成的文章、著作 [draft]
怀王使 屈原造为宪令, 屈原属草稿未定,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, 屈原不与。——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
(5) 又如:文稿(文章、公文的草稿);稿副(底稿);稿案(公文案牍;亦作“文案师爷”。为主官管理文秘事务的慕僚);稿书(草稿、初稿)
(6) 箭杆 [arrow’s pole]
特箭稾而茎立兮,独聆风于极危。——汉· 马融《长笛赋》
(7) 又如:稿草(草稿。初写出的文稿);稿定(撰定文稿)
〈形〉
(8) 通“槁”。干枯 [withered stalk]
弃其本者,荣其稿矣。——《说苑·建本》
(9) 又如:稿芼(枯干的草茎)
(10) 指已刊行,但作者仍以为未周备,有待修订整理的书籍 [manuscript]。如:中国史稿;稿定(指著作已经完成定案,即可付印)
(11) 样子;模样 [appearance;look]
我看见哥儿的这个形容身段,言谈举动,怎么就和当儿国公爷一个稿子。——《红楼梦》
记性变化
◎ 稿 gǎo
〈动〉
(1) 叙说;论辈分。用同“搞” [talk]
该咱老爷儿们稿一稿咧!我且问你:你们认得不认得?——清·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
(2) 通“犒”( kào)。以酒肉等饮食慰劳 [express regards to]
稿人奄八人,女稿每奄二人。——《周礼·地官·叙官》
[①][gǎo]
[《集韻》居勞切,平,見。]
(1)同“稾”。禾秆。
(2)同“稾”。诗文、图画等的草底。亦指写成的文章、著作。
(3)指计划;打算。
(4)样子;模样。
(5)用同“搞”。
(6)通“槁”。枯槁。
主人庭叶黑,诗稿更谁书。——唐朝· 姚合《送喻凫校书归毗陵》
旧稿谁收得,空堂影似吟。——唐朝· 贯休《经栖白旧院二首 二》
按照原来计划,全稿分为三卷:“卷一均有作者姓氏,专补《全唐诗》;卷二均失作者姓氏,凡残诗集依集编次,凡选诗(指单篇的)依诗编次;卷三为敦煌人作品(咏敦煌者如《敦煌廿咏》亦入此卷)。——唐朝· 王重民辑录,刘脩业整理。《前言》
客来且唤入,地铺稿荐坐。——唐朝· 王梵志《九八》
)(《金石萃编》录此诗缺误甚多,而清瞿中溶《古泉山馆金石文编残稿》卷三补录此诗无缺,今据以校补。——唐朝· 李谅《湘中纪行》
积之既久,渐成卷帙,略加编次,合之旧稿,得诗近八百篇,离为二十卷,仍其名曰《全唐诗补逸》。——唐朝· 孙望《后记》
惟昔丙子旧稿,收韦庄《秦妇吟》一首,又曾录《云谣集杂曲子》三十首及无名氏词等为一卷,今王重民氏《敦惶曲子词集》及《补全唐诗》既悉数絬刊矣,故从删。——唐朝· 孙望《后记》
至清康熙四十五、六年间,才开始根据胡震亨《唐音统签》及钱谦益、季振宜连接编辑的《全唐诗集》(只有稿本。——唐朝· 童养年《前言》
本稿是继《全唐诗》原有补遗辑补的,故称《续补遗》。——唐朝· 童养年《前言》
《文史》二十三辑刊严绍荡同志《日本〈千载佳句〉白居易诗佚句辑稿》,系据金子彦二郎校本,今亦据以参校。——唐朝· 白居易《赠隐士》
梦入蓝桥,几点疏星映朱稿。——宋朝· 吴文英《荔枝香近·七夕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