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铜质圆形的打击乐器,比钹大。
⒉ 古代军中乐器,像铃铛,但没有中间的锤。
详细词义
◎ 铙
鐃 náo
〈名〉
(1) 乐器名 [big cymbals]
铙,小钲也。军法。卒长执铙。从金,尧声。——《说文》
铙,铃也。——《广雅》
以金铙止鼓。——《周礼·鼓人》。注:如铃无舌、有秉,执而鸣之,以止击鼓。”
辨鼓铎镯铙之用。——《周礼·大司马》。司农注:“读如讙哓之哓。”
(2) 铜制圆形的乐器,常和钹配合演奏。如;铙歌(军中乐歌;泛指军歌);铙挽(铙歌和挽歌)
(3) 古代击乐器。形制与钹相似:唯中间隆起部分较小。以两片为一副,相击发声。如:铙钹(一种打击乐器。古称铜钹、铜盘、铜钵);铙管(鼓吹中的横笛)
记性变化
◎ 铙
鐃 náo
〈动〉
(1) 通“挠”。扰乱 [disturb]
万物无足以铙心者,故静也。——《庄子·天道》
(2) 通“譊”。喧嚣 [argue;debate;clamour;hulabaloo]
今年尚可后年铙。——《后汉书·五行志一》
[①][náo]
[《廣韻》女交切,平肴,娘。]
“铙1”的繁体字。
(1)古代军中用以止鼓退军的乐器。青铜制,体短而阔,有中空的短柄,插入木柄后可执,原无舌,以槌击之而鸣。三个或五个一组,大小相次,盛行于商代。《周礼·地官·鼓人》:“以金鐃止鼓。”郑玄注:“鐃,如鈴,無舌,有秉,執而鳴之,以止擊鼓。”贾公彦疏:“進軍之時擊鼓,退軍之時鳴鐃。”又《夏官·大司马》:“鳴鐃且卻,及表乃止。”郑玄注:“鐃所以止鼓,軍退,卒長鳴鐃以和衆鼓人,爲止之也。”《宣和博古图》有汉舞铙,其形上圆下方,下作疏棂,中含铜丸谓之舌,鼓动有声,为乐舞时所用。
(2)一种打击乐器。形制与钹相似,唯中间隆起部分较小,其径约当全径的五分之一。以两片为一副,相击发声。大小相当的铙与钹,铙所发的音低于钹而馀音较长。
(3)通“磽”。恶,坏。
[②][nào]
[《集韻》女教切,去效,娘。]
同“撓1”。“铙2”的繁体字。
扰乱。
铙声发大道,草色引行驺。——唐朝· 皇甫冉《同樊润州游郡东山》
高旆翻秋日,清铙引细风。——唐朝· 耿湋《奉送蒋尚书兼御史大夫东都留守》
金铙随玉节,落日河边路。——唐朝· 李益《五城道中》
铙管随旌旆,高秋远上巴。——唐朝· 司空曙《送卢使君赴夔州》
淮安古地拥州师,画角金铙旦夕吹。——唐朝· 刘禹锡《寄唐州杨八归厚》
近浦闻归楫,遥城罢晓铙。——唐朝· 元稹《江边四十韵》
清铙犹启路,黄发重攀辕。——唐朝· 杨衡《广州石门寺重送李尚赴朝时兼宗正卿》
汉臣来绛节,荆牧动金铙。——唐朝· 宋之问《宋公宅送宁谏议》
坚辞羽葆与吹铙,翻向天涯困系匏。——唐朝· 韩偓《有感》
山城迢遰敞高楼,露冕吹铙居上头。——唐朝· 刘长卿《和樊使君登润州城楼》
梦入蓝桥,几点疏星映朱铙。——宋朝· 吴文英《荔枝香近·七夕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