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旧时指宣誓缔约,现指阶级的联合,国与国的联合:盟军。盟友。同盟国。盟约。山盟海誓。
⒉ 指结拜弟兄:盟兄。盟弟。
⒊ 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单位。
⒋ 发(誓):盟誓。
详细词义
◎ 盟 méng
〈动〉
(1) (会意。甲骨文字形,下面象个盘盂,中间放着牛耳。古代盟会要割牲歃( shà)血,主盟人手执牛耳,掘穴埋牲。本义:在神前发誓结盟)
(2) 同本义 [ally;alliance]
割牛耳盛朱盘,取其血歃于玉敦。——《说文》
盟,歃血誓也。——《三苍》
掌盟载之法。凡邦国有疑会同,则掌其盟约之载,及其礼仪,北面谓明神。——《周礼·司盟》
掌盟诅。——《周礼·诅祝》。注:“盟诅,主于要誓,大事曰盟,小事曰诅。”
约信曰誓,涖牲曰盟。——《礼记·曲礼》
再会而盟。——《左传·昭公十三年》
君子屡盟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巧言》
为坛而盟。——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
秦伯说,与 郑人盟。——《左传·僖公三十年》
屈完及诸侯盟。——《左传·僖公四年》
(3) 又如:盟主(古代诸侯盟会中的领袖或主持者;泛指同盟首领或倡导者。喻主要的事物;主宰);盟坛(古代缔结盟约时所设的坛场);盟会(犹会盟。古代诸侯间的集会结盟)
(4) 个人向天发誓,永不变心 [vow]
终待说山盟海誓,这恩情到此非容易。——赵长卿《贺新郎》
(5) 又如:盟文(盟誓的文辞);盟契(盟约。又称盟要,盟信);盟心(盟誓在心);海誓山盟(对着山海盟誓。极言男女相爱,坚贞不渝)
记性变化
◎ 盟 méng
〈名〉
(1) 盟约;誓辞[alliance]
与结盟好。——《资治通鉴·赤壁之战》
要盟也,神不听。——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
(2) 又如:盟友;盟好(同盟友好)
(3) 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单位,下辖旗、县、市 [Meng league]。如:内蒙古自治区的伊克昭盟、呼伦贝尔盟及吉林省哲里木盟等
盟 (méng) 指盟约、联合、结拜、结盟,用作人名意指一言九鼎、团结、信守盟约之义;
[①][méng]
[《廣韻》武兵切,平庚,明。]
[《集韻》眉兵切,平庚,明。]
(1)古代诸侯为释疑取信而对神立誓缔约的一种仪礼。多杀牲歃血。
(2)泛指发誓、起誓。
(3)古代文体之一,即结盟时所立的文书。亦泛指成约。
(4)依一定信约结成的密切联合或组织。
(5)我国北方蒙古等少数民族集数部落为一盟,今为地区一级行政区域的单位名称。
[②][mèng]
[《廣韻》莫更切,去映,明。]
见“盟2津”。
中宵斩白马,盟歃气已粗。——唐朝· 杜甫《草堂》
旧茔盟津北,野窆动鼓钲。——唐朝· 张籍《祭退之》
君看守心者,井水为君盟。——唐朝· 元稹《分水岭》
五六十年消息绝,中间盟会又猖獗。——唐朝· 元稹《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 缚戎人》
何以示诚信,白水指为盟。——唐朝· 白居易《寓意诗五首 三》
盟经早晚闻仙语,学种三芝伴羽人。——唐朝· 王初《延平天庆观》
旧好盟还在,中枢策屡遵。——唐朝· 李商隐《送从翁东川弘农尚书幕》
华筵重处宗盟地,白雪飞时郢曲春。——唐朝· 王传《和襄阳徐相公商贺徐副使加章绶》
物齐消臆对,戈倒共心盟。——唐朝· 陆龟蒙《江南秋怀寄华阳山人》
鹰(辛本、川本、京本作“雁”)不避鹘鹘不搦,两军通好守盟言,各拥士回还。——唐朝· 易静《兵要望江南 占鸟第二十二(京本作“占飞禽第二十”○八十三首) 六》
梦入蓝桥,几点疏星映朱盟。——宋朝· 吴文英《荔枝香近·七夕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