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〔瞳孔〕虹膜中央的小孔,光线通过瞳孔进入眼内。通称“瞳子”、“瞳人”、“瞳仁”。
⒉ 懵懵懂懂,瞪着眼看的样子:“汝瞳焉如新生之犊”。
详细词义
◎ 瞳 tóng
〈名〉
(1) (形声。从目,童声。本义:瞳孔)
(2) 同本义 [eye pupil] 俗称“瞳仁”。眼珠中心虹膜上一个可收缩的孔
瞳,目珠子也。——《玉篇》
舜目盖重瞳子。——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(3) 又如:瞳子(虹膜中心的小圆孔);瞳神
(4) 借指目光 [sight;vision;view]。如:瞳睛(眼睛。亦借指目光)
记性变化
◎ 瞳 tóng
〈形〉
无知的样子 [ignorant]。如:瞳矇(愚昧无知)
◎ 瞳 tóng
〈动〉
看见 [see]
大嫂兜出檐口放,上瞳格子下瞳人。——《中国歌谣资料》。原注:“瞳,看见。”
瞳 (tóng) 指瞳仁、目光、瞳子、凝瞳,用作人名意指有眼光、有见解、眼光明亮之义;
[①][tóng]
[《廣韻》徒紅切,平東,定。]
(1)瞳孔。眼球中央的小孔,能随着光线的强弱而缩小或扩大。
(2)借指目光。
(3)无知直视貌。
(4)看见。
碧玉炅炅双目瞳,黄金拳拳两鬓红。——唐朝· 李白《相和歌辞 上云乐》
瞳瞳揭智烛,照使出昏昧。——唐朝· 刘禹锡《谒柱山会禅师》
醉圆双媚靥,波溢两明瞳。——唐朝· 元稹《春六十韵》
方瞳应是新烧药,短脚知缘旧施舂。——唐朝· 元稹《和乐天寻郭道士不遇》
初分隆准山河秀,乍点重瞳日月明。——唐朝· 李远《赠写御容李长史》
衣裳承瑞气,冠冕盖重瞳。——唐朝· 薛能《升平词十首 九》
仙客何时下鹤翎,方瞳如水脑华清。——唐朝· 陆龟蒙《文宴招润卿博士辞以道侣将至一绝寄之》
天与黄筌艺奇绝,笔精回感重瞳悦。——唐朝· 徐光溥《题黄居采秋山图》
山际逢羽人,方瞳好容颜。——唐朝· 李白《游泰山六首 二》
或言尧幽囚,舜野死,九疑联绵皆相似,重瞳孤坟竟何是。——唐朝· 李白《远别离》
梦入蓝桥,几点疏星映朱瞳。——宋朝· 吴文英《荔枝香近·七夕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