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鸟,鹰科,头顶及喉部白色,嘴带蓝色,体上部褐色,微带紫,两翼黑褐色,腹部淡赤,尾尖分叉,四趾都有钩爪,捕食蛇、鼠、蜥蜴、鱼等(俗称“老鹰”):鸢色(茶褐色)。纸鸢(风筝)。
用鸢字免费起名
详细词义
◎ 鸢
鳶 yuān
〈名〉
(1) 动物名。又名“老鹰” [kite]。属于鹰科的一种小型的鹰,有长而狭的翼,分叉很深的尾,薄弱的喙,两足只适于攫取昆虫和小爬行动物,也吃腐食烂肉,以善于在天上做优美持久的翱翔著称
鸢飞戾天者,望峰息心。——南朝梁· 吴均《与朱元思书》
(2) 又如:鸢肩(指上耸似鸢的肩膀);鸢蹲(蹲伏如鸢。比喻怀才而贫困踬伏);鸢飞鱼跃(比喻化育流行,万物各得其所);鸢肩羔膝(耸肩屈膝。形容卑微的样子);鸢肩鹄颈(耸肩伸颈。形容伏案冥思苦想之状)
[①][yuān]
[《廣韻》與專切,平仙,以。]
“鸢1”的繁体字。
(1)鸟名。鸷鸟。属猛禽类。俗称鹞鹰、老鹰。体长约65厘米。状类鹰,唯嘴较短。上体暗褐杂棕白色。耳羽黑褐色,故又名“黑耳鳶”。下体大部分为灰棕色带黑褐色纵纹。翼下具白斑,尾叉状,翱翔时最易识别。攫蛇、鼠、鸡、雏鸟为食。分布几遍我国各地,终年留居。
(2)纸鸢,鸟状的风筝。
鸢觑败兵眠白草,马惊边鬼哭阴云。——唐朝· 沈彬《横吹曲辞 入塞曲 二》
鸢飞戾霄汉,蝼蚁制鳣鲟。——唐朝· 顾况《杂曲歌辞 游子吟》
食君糠秕余,常恐乌鸢逐。——唐朝· 李白《杂曲歌辞 空城雀》
贫野烟火微,昼无乌鸢声。——唐朝· 李约《城南访裴氏昆季》
但看鸢戾天,岂见山出云。——唐朝· 权德舆《感寓》
枝倾巢覆雏坠地,乌鸢下啄更相呼。——唐朝· 孟郊《覆巢行》
寒食家家送纸钱,乌鸢作窠衔上树。——唐朝· 张籍《北邙行》
引者蛾眉弯,敛者鸢肩缩。——唐朝· 吴融《绵竹山四十韵》
阵前鼙鼓晴应响,城上乌鸢饱不飞。——唐朝· 韦庄《闻官军继至未睹凯旋》
萝鸢自为幄,风泉何必琴。——唐朝· 张九龄《始兴南山下有林泉,尝卜居焉,荆州卧病有怀此地》
梦入蓝桥,几点疏星映朱鸢。——宋朝· 吴文英《荔枝香近·七夕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