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鸟类的一科,羽毛多为白色,嘴扁平,前趾有蹼,翼长而尖。生活在湖海上,捕食鱼、螺等:海鸥。鸥盟(与鸥鸟为友,借指退隐)。
用鸥字免费起名
详细词义
◎ 鸥
鷗 ōu
〈名〉
(1) (形声。从鸟,区( ōu)声。《说文》:“水鸮也。”本义:水鸮)
(2) 水鸟名 [gull]
惊起一滩鸥鹭。——宋· 李清照《如梦令》
鸥鹭灭没。——宋· 陆游《过小孤山大孤山》
(3) 鸥科(Laridae)。此类鸟善飞,能游水,常随潮而翔,有海鸥、银鸥、燕鸥等种类。为长翼蹼足水鸟,形体较大,身体较粗壮,喙较厚,喙端略呈弯钩状,通常呆在岸边或内陆水域附近,是港口重要的食腐动物 。如:鸥汀(群鸥栖息的沙洲);鸥没(鸥鸟没入水中);鸥眠(鸥鸟息眠);鸥鹭忘机(指人无机心,鸥鸟也能和其相亲近);鸥水相依(比喻离不开赖以生存的环境);鸥闲(鸥鸟悠闲自在)
(4) [动]∶比喻隐居 [withdraw from society and live in solitude]。如:鸥没(鸥鸟逍遥飞翔于水面。比喻隐居者生活的悠闲自在);鸥盟(与鸥为友。指隐居江湖);鸥社(同“鸥盟”);鸥梦(隐居的志趣);鸥情(退隐者的心情)
鸥 (ōu) 指鸥鹭、和平、鸥鸟、隐居,用作人名意指友善、安逸、自由之义;
[①][ōu]
[《廣韻》烏侯切,平侯,影。]
亦作“1”。“鸥1”的繁体字。“鴎1”的繁体字。
水鸟名。头大,嘴扁平,趾间有蹼,翼长而尖,羽毛多,灰白色。生活在海洋及内陆河川,以鱼类和昆虫等为食。种类繁多。
芳辰追逸趣,禁苑信多奇。——唐朝· 太宗皇帝《帝京篇十首 五》
初过重阳惜残菊,行看旧浦识群鸥。——唐朝· 李嘉佑《游徐城河忽见清淮因寄赵八》
远鸥浮水静,轻鷰受风斜。——唐朝· 杜甫《春归》
蚁浮仍腊味,鸥泛已春声。——唐朝· 杜甫《正月三日归溪上有作简院内诸公》
江渚翻鸥戏,官桥带柳阴。——唐朝· 杜甫《长吟》
还乡见鸥鸟,应愧背船飞。——唐朝· 李端《闻吉道士还俗因而有赠》
江浦回看鸥鸟没,碧峰斜见鹭鸶飞。——唐朝· 李绅《姑苏台杂句》
一帆暝色鸥边雨,数尺筇枝物外身。——唐朝· 殷尧藩《潭州独步》
初归山犬翻惊主,久别江鸥却避人。——唐朝· 雍陶《送徐山人归睦州旧隐》
浦树遥如待,江鸥近若迎。——唐朝· 张九龄《自豫章南还江上作》
梦入蓝桥,几点疏星映朱鸥。——宋朝· 吴文英《荔枝香近·七夕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