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不信,猜度(duó):疑惑。疑问。疑心。疑团。疑虑。疑窦。疑点。疑端。猜疑。怀疑。半信半疑。
⒉ 不能解决的,不能断定的:疑案。疑难。疑义。存疑。
详细词义
◎ 疑 yí
〈动〉
(1) (形声。小篆字形。从子止匕,矢声。止,不通。子,幼子。幼子多惑。本义:怀疑)
(2) 同本义 [disbelieve;doubt;suspect]
疑,惑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三军既惑且疑,则诸侯之难至矣。——《孙子·谋攻》
时至而疑。——《周书·王佩》
疑邻人之父。——《韩非子·说难》
吾尝疑乎是。——唐· 柳宗元《捕蛇者说》
疑是地上霜。——唐· 李白《静夜思》
自疑身外。——清· 薛福成《观巴黎油画记》
汝腹中之物,佘疑其女也。——林觉民《与妻书》
(3) 又如:疑思(疑虑);疑影(怀疑;疑团);疑猜(怀疑猜测);疑龊(疑惑);疑狐(怀疑;狐疑);疑念(因怀疑而思索);疑踪(可疑之处);疑结(犹疑团);疑阻(埋伏);疑冢(疑墓);疑敌(迷惑敌人);疑人(怀疑他人);疑揣(怀疑猜测);疑惑(怀疑,不相信)
(4) 迷惑,犹豫不定 [be puzzled]
疑行无成,疑事无功。——《商君书》
盛容服而饰辩说,以疑当世之法,而人主之心。——《韩非子·五蠹》
(5) 又如:疑阻(埋伏);疑冢(疑墓);疑敌(迷惑敌人);疑人(用以迷惑敌人的草人);疑军(疑兵,虚张声势以迷惑敌人的军阵)
(6) 迟疑;犹豫[hesitate]。如:疑滞(迟疑不决;犹豫不定)
(7) 疑忌;猜忌 [be suspicious and jealous]。如:疑防(猜疑而防范);疑畏(猜疑畏惧)
(8) 猜度;估计 [surmise;conjecture;estimate]
内有疑妻之妾。——《管子·君臣下》
臣疑其君,无不危国。——《史记·李斯列传》
不以公卿为宾,而以大夫为宾,为疑也。——《礼记·燕义》
(9) 又如:疑词(不确切的言词);疑罪(证据不足,难以量刑之罪)
记性变化
◎ 疑 yí
〈名〉
(1) 疑问 [query;question]
其妻献疑。——《列子·汤问》
无以致疑。——清· 刘开《问说》
则无疑也。——[英]赫胥黎著、 严复译《天演论》
(2) 又如:疑碍(疑问;问题);疑事(难以辨别的事);疑法(疑难案件)
(3) 惊恐;畏惧 [fear]。如:疑怖(疑惧;惶恐);疑沮(恐惧沮丧);疑(因惊疑而改容);疑骇(疑惧;惊骇);疑恶(畏惧厌恶)
(4) 怪异。引申为责怪 [blame]
壶浆远见候,疑我与时乖。——晋· 陶潜《饮酒》
(5) 又如:疑诟(责骂)
(6) 类似;好像 [seem]
用志不分,乃疑于神。——《列子》张湛注:“分犹散,意专则与神相似者也。”
山重水复疑无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。——宋· 陆游《游山西村》
(7) 又如:疑论(疑似的言论)
[①][yí]
[《廣韻》語其切,平之,疑。]
(1)怀疑,不相信。
(2)迷惑;惑乱。
(3)迟疑;犹豫。
(4)疑忌;猜忌。
(5)猜度;估计。
(6)疑问。
(7)惊恐;畏惧。
(8)怪异。引申为责怪。
(9)类似;好像。
(10)古官名。天子“四輔”之一。
(11)通“擬”。比拟。
(12)通“擬”。指与自己相类的人。
(13)通“礙”。隔阂,阻碍。
[②][níng]
[《古今韻會舉要》疑陵切,平蒸]
通“凝1”。
(1)安定;止息。
(2)凝聚;集结。亦指集结的部队。
半疑兼半信,筑城犹嵯峨。——唐朝· 元稹《杂曲歌辞 筑城曲五解》
得钱即相觅,沽酒不复疑。——唐朝· 杜甫《醉时歌》
只疑淳朴处,自有一山川。——唐朝· 杜甫《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 六》
只疑苍茫里,郁岛欲飞去。——唐朝· 钱起《雨中望海上怀郁林观中道侣》
醉人疑舫影,呼指递相惊。——唐朝· 元结《夜宴石鱼湖作》
滴沥疑将绝,清泠发更新。——唐朝· 周彻《尚书郎上直闻春漏》
晨摇玉佩趋温室,莫入竹溪疑洞天。——唐朝· 权德舆《奉和礼部尚书酬杨著作竹亭歌》
焉能使我心,皎皎远忧疑。——唐朝· 韩愈《君子法天运》
下险疑堕井,守官类拘囹。——唐朝· 韩愈《答张彻》
疑比庄周梦,情如苏武归。——唐朝· 柳宗元《朗州窦常员外寄刘二十八诗见促行骑走笔酬赠》
梦入蓝桥,几点疏星映朱疑。——宋朝· 吴文英《荔枝香近·七夕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