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印,自秦代以后专指帝王的印:玉玺。掌玺大臣。玺书。玺节(印章)。玺绶。
用玺字免费起名
详细词义
◎ 玺
璽、壐 xǐ
〈名〉
(1) (形声。从玉,尔声。本义:印章。古时尊卑通用。自秦以后,多指帝王印玺)同本义 [seal;imperial seal]
璽,王者印也。所以主土。从土,爾声。籀文从玉。——《说文》
货贿用玺节。——《周礼·掌节》
玺书追而与之。——《左传·襄公二十九年》
始皇九年四月,缪毐矫王御玺及太后玺作乱。——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
皇太子妃玺,以黄金,方一寸,龟钮。——《隋书·礼仪》
玉玺不缘归日角,锦帆应是到天涯。——李商隐《隋宫》
(2) 又如:玺册(玺策。玉玺和册命文书);玺封(盖上玺印的文书封口)
玺 (xǐ) 指金、玉玺、印章、贵重,用作人名意指至高无上的权力、引申为尊贵之义;
[①][xǐ]
[《廣韻》斯氏切,上紙,心。]
亦作“壐1”。亦作“鉨1”。“玺1”的繁体字。
(1)印信。秦以前以金玉银铜制成,尊卑通用。秦以来专指皇帝的印,以玉制。
(2)姓。明代有璽书。见《续通志·氏族补遗》。
肃肃领旧藩,皇皇降玺书。——唐朝· 高适《送虞城刘明府谒魏郡苗太守》
潘生骖阁远,黄霸玺书增。——唐朝· 杜甫《寄刘峡州伯华使君四十韵》
珥笔金华殿,三朝玉玺书。——唐朝· 羊士谔《郡中端居有怀袁州王员外使君》
神仙不可求,剑玺苔文积。——唐朝· 舒元舆《八月五日中部官舍读唐历天宝已来追怆故事》
当涂佩国玺,本乃黄门携。——唐朝· 李商隐《井泥四十韵》
苍黄传国玺,违远属车尘。——唐朝· 李商隐《送从翁东川弘农尚书幕》
解玺传呼诏侍中,却来高卧岂疏慵。——唐朝· 孙元晏《齐 谢朏》
此书有洪溪吕氏萃石山房本,有嘉庆癸酉岁从庆三十二世孙吕玺培重刊本,均未见。——唐朝· 吕从庆《》
玺绶传当璧,河山委大臣。——唐朝· 无名氏《挽歌五首 其四》
帝于宫西造宅初成,高祖送玉玺以至帝所,缙绅先生相谓曰:“诗及玉玺。——唐朝· 李渊(高祖)《为秦王制诗》
梦入蓝桥,几点疏星映朱玺。——宋朝· 吴文英《荔枝香近·七夕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