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动物冬眠,藏起来不吃不动:入蛰。惊蛰。蛰伏。蛰虫。蛰居(像虫子冬眠长期躲在一个地方,不出头露面)。蛰藏(cáng )。
用蛰字免费起名
详细词义
◎ 蛰
蟄 zhé
〈动〉
(1) (形声。从虫,执声。本义:动物冬眠,藏起来不食不动)
(2) 同本义 [hibernate]
蛰,藏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蛰,静也。——《尔雅》
蛰虫始振。——《吕氏春秋·孟春》
龙蛇之蛰,以存身也。——《易·系辞下》。虞注:“蛰,潜藏也。”
(3) 又如:蛰地(谓潜藏在地下)
(4) 虫类伏藏洞穴不出 [seclude]
掌攻蛰兽。——《周礼·穴氏》
(5) 又如:蛰户(动物藏伏的洞穴)
(6) 喻潜藏而未披露 [conceal]
久蛰之人心。——孙文《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》
[①][zhé]
[《廣韻》直立切,入緝,澄。]
“蛰1”的繁体字。
(1)动物冬眠,潜伏起来不食不动。
(2)冬季藏伏起来的动物。
(3)比喻人隐藏不出。
(4)崩塌。参见“蟄陷”、“蟄裂”。
(5)见“蟄蟄”。
阳开幽蛰,躬奉郁鬯。——唐朝· 包佶《郊庙歌辞 祀雨师乐章 迎俎酌献》
将老斯游最,闭藏修鳞蛰。——唐朝· 杜甫《万丈潭》
剑用熊开匣,弓闲蛰受弢。——唐朝· 刘禹锡《浙西李大夫述梦四十韵并浙东元相公酬和斐然继声》
缃缥两行字,蛰虫蠹秋芸。——唐朝· 李贺《自昌谷到洛后门》
一元和气归中正,百怪苍渊起蛰雷。——唐朝· 殷尧藩《喜雨》
蟠蛰身仍病,鹏抟力未通。——唐朝· 姚合《赠终南山傅山人》
笑雷冬蛰震,岩电夜珠明。——唐朝· 韩偓《赠吴颠尊师》
覆盆徒望日,蛰户未经雷。——唐朝· 骆宾王《幽絷书情通简知己》
缕彩成飞鷰,迎和启蛰时。——唐朝· 徐铉《赋得彩鷰》
翩翩归尽塞垣鸿,隐隐惊开蛰户虫。——唐朝· 钟谟《贻耀州将》
梦入蓝桥,几点疏星映朱蛰。——宋朝· 吴文英《荔枝香近·七夕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