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用竹篾或棕皮编制的遮阳挡雨的帽子:斗(dǒu )笠。竹笠。草笠。
⒉ 竹篾编成的笠形覆盖物:笠盖。笠覆。
详细词义
◎ 笠 lì
〈名〉
(1) (形声。从竹,立声。本义:笠帽,用竹箬或棕皮等编制而成)
(2) 同本义,也叫“斗笠” [bamboo hat]
笠,簦无柄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簦谓之笠。——《广雅》
何蓑何笠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无羊》
台笠缁撮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都人士》
(3) 又如:笠子(箬笠);笠蓑(斗笠与蓑衣);笠毂(古代撑在兵车上的笠帽);笠檐(指笠帽周围下覆冒出的部分)
(4) 关家禽的笼子 [bamboo cage]。如:鸡笠;鸭笠
(5) 用竹篾编成的笠形覆盖物 [triangle cover]。如:笠盖;笠覆
笠 (lì) 指斗笠、竹笠、笠蓑、笠覆,用作人名意指正直、虚心、超凡脱俗之义;
[①][lì]
[《廣韻》力入切,入緝,來。]
(1)笠帽,用竹篾、箬叶或棕皮等编成,可以御暑,亦可御雨。
(2)方言。关家禽的笼子。
松笠新偏翠,山峰远更尖。——唐朝· 元稹《开元观闲居酬吴士矩侍御三十韵》
笠戴圆阴楚地棕,磬敲清响蜀山铜。——唐朝· 薛能《赠无表禅师》
蒹葭鹭起波摇笠,村落蚕眠树挂钩。——唐朝· 陆龟蒙《新夏东郊闲泛有怀袭美》
吓鹰刍戴笠,驱犊篠充鞭。——唐朝· 李咸用《和吴处士题村叟壁》
石城蓑笠阻心期,落尽山花有所思。——唐朝· 罗隐《寄韦赡》
耕蓑钓笠取未暇,秋田有望从淋漓。——唐朝· 崔道融《溪上遇雨二首 一》
竹笠援补,芒鞋藤乳。——唐朝· 贯休《送僧入马头山》
充斋野店蔬无味,洒笠平原雪有声。——唐朝· 齐己《送胤公归阙》
出廓送钱嫌不要,手提葼笠向庐山。——唐朝· 智常《万卷赞》
偶披蓑笠事空王,馀力为文拟何谢。——唐朝· 贯休《别杜将军》
梦入蓝桥,几点疏星映朱笠。——宋朝· 吴文英《荔枝香近·七夕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