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汉字的一种书体:大篆。小篆。篆体。篆书。
⒉ 书写篆字:篆额。
⒊ 印章多用篆文,故为官印的代称,又为对别人名字的敬称:篆刻。摄篆。次篆。台篆。
详细词义
◎ 篆 zhuàn
〈名〉
(1) (形声。从竹,彖( tuàn)声。从竹,与简册有关。本义:即篆书。汉字的一种书体,通常包括大篆、小篆,一般指小篆)
(2) 同本义 [seal character]
篆,引书也。谓引笔而箸之于竹帛。——《说文》。故史籀所作为大篆, 李斯所作为小篆,又有以摹印者为缪篆。其实 许君所云八体, 唐元度所云十体,下至 韦绩所云五十六种云, 梦英所云十八种书,皆得之篆也。
鸟书篆素。——左思《吴都赋》。注:“篆书于素也。”
用篆章一。——明· 魏学洢《核舟记》
(3) 又如:篆炉(有篆字形图案的香炉);篆体(篆字的书体。汉字书体的一种);篆虫(篆书);篆题(用篆书所写的字);篆隶(篆书和隶书);篆记(篆体印章)
(4) 官印的代称 [a seal of office]
妻孥从饿死,敢爱黄金篆。——唐· 刘叉《饿咏》
轻骑而先,二十六日入泰州,未视篆,借郡中敢死士及部押使臣效用。—— 岳琦《金蛇粹编》
(5) 又如:篆文(篆体字);篆注(对篆字的注解);篆籀(篆文和籀文)
(6) 官职 [official position]
明官多缺,以经历署篆。——《徐霞客游记》
记性变化
◎ 篆 zhuàn
〈动〉
(1) 特指用篆体字书写 [write with seal character]
太一装以宝,列仙篆其文。——唐· 韩愈· 孟郊《赠剑客李园联句》
(2) 又如:篆素(写篆书于素帛);篆额(用篆字书写碑额);篆书(写篆字)
(3) 雕刻 [carve]
爱美人之容貌兮,香培玉篆。——《红楼梦》
(4) 引申为铭刻 [engrave on one's mind]
深情已篆中心,今已人禽异类,姻好何可复圆?——《聊斋志异》
才微往彦,遇倍昔时,仰戴恩荣,已增铭篆。——唐· 顾云《谢徐学士启》
(5) 又如:篆铭(铭刻,比喻牢记在心)
[①][zhuàn]
[《廣韻》持兗切,上獮,澄。]
亦作“蒃1”。
(1)汉字书体名。
(2)用篆体字书写铭刻。
(3)名字印章多为篆文,故称名为篆,称字为次篆。又为对别人名字的敬称。如:台篆;雅篆。亦以为官印的代称。如接印叫接篆,代理叫摄篆。
(4)引申为做官任职。
(5)铭刻。比喻牢记在心。
(6)盘香的喻称。
(7)指盘香的烟缕。
(8)通“瑑”。钟口处或车毂约上所刻画的条形图案花纹。
陈仓石鼓又已讹,大小二篆生八分。——唐朝· 杜甫《李潮八分小篆歌》
荒泉坏简朱砂暗,古塔残经篆字讹。——唐朝· 王建《同于汝锡游降圣观》
湖上荒亭临水开,龟文篆字积莓苔。——唐朝· 权德舆《徐孺亭马上口号》
天文发丹篆,宝思掩玄珠。——唐朝· 贺敱《奉和九月九日应制》
刘根丹篆三千字,郭璞青囊两卷书。——唐朝· 杜牧《赠朱道灵》
园茔标石篆,雨露降天文。——唐朝· 叶元良《御制段太尉碑》
篆笔飞章暇,园亭染翰游。——唐朝· 崔翘《郑郎中山亭》
其上篆四字曰《周公亭颂》,其余字皆八分,云:‘前殿中侍御史宣城郡司户京兆杜伟纂。——唐朝· 杜伟《过琴溪(并序)》
宝牌尚记明皇篆,灵台尝闻御史传。——唐朝· 无名氏《咏九仙宫》
旧石曹娥篆,空山夏禹祠。——唐朝· 刘长卿《送荀八过山阴旧县兼寄剡中诸官》
梦入蓝桥,几点疏星映朱篆。——宋朝· 吴文英《荔枝香近·七夕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