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众,众多:黎民。黎庶。
⒉ 古通“黧”,黑色。
⒊ 古国名。
⒋ 姓。
详细词义
◎ 黎 lí
〈形〉
(1) (形声。从黍,利省声。本义:黍胶。以黍米制成。古代用以粘履)
(2) 假借为“齐”。众多,数目很多 [numerous]
民靡有黎,具祸以烬。——《诗·大雅·桑柔》
黎,众也。——《尔雅》
黎民于变时雍。——《书·尧典》。传:“众也。”
以能保我子孙黎民。——《礼记·大学》。注:“众也。”
觉悟黎烝。——《汉书·司马相如传》。注:“黎烝,众庶也。”
黎民不饥不寒。——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。又如:黎庶(民众;百姓);黎氓(黎民,人民);黎甿(黎民,人民);黎首(黎民·黔首)
(3) 颜色黑中带黄 [with a dark complexion;weather beaten]
土青曰黎。似黎草色也。则谓借为藜。——《释名》
今王播弃黎老。——《国语·吴语》。注:“东棃寿征也。”
厥土青黎。——《书·禹贡》
面目黎黑。——司马迁《史记》
(4) 老,年纪大。通“梨”、“耆” [old]
黎,老也。——《方言十二》
(5) 又如:黎老(老人)
记性变化
◎ 黎 lí
〈动〉
(1) 粘 [stick]。古时用黍米打糨子,用来粘鞋子
古人作履,粘以黍米,谓之黎。——宋· 罗愿《尔雅翼》
(2) 比及,等到 [till;when;by the time]
黎明,围宛城三匝。——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
◎ 黎 lí
〈名〉
(1) 古诸侯国名 [Li state],在今山西黎城,一说在今长治西南
黎侯寓于 卫。——《诗·邶风·式微》
(2) 少数民族名,住在海南岛 [Li nationality]。如:黎弓(黎族人所使用的弓箭);黎单(黎族人所织青红相间的木棉布)
(3) 姓
黎 (lí) 指众多、比及、等到、成熟,用作人名意指沉稳、博学、生机勃勃之义;
[①][lí]
[《廣韻》郎奚切,平齊,來。]
亦作“菞1”。
(1)众,众多。
(2)黎民,民众。
(3)黑色。后作“黧”。
(4)迟缓,缓慢。
(5)比及,及至。参见“黎明”。
(6)古高辛氏、颛顼氏的火官。即火神,亦谓阴官。
(7)通“藜”。
(8)通“梨”。
(9)通“犂”。参见“黎然”。
(10)古国名。在今山西省长治县境。
(11)古地名。黎阳的简称。汉置县,属魏郡。
(12)中国少数民族名。多居于海南省。
(13)指黎母山。
(14)姓。
不爱仙家登真诀,愿蒙四海福黔黎。——唐朝· 文宗皇帝《上元日二首 二》
福覃贻厥,恩被黎蒸。——唐朝· 不详《郊庙歌辞 享太庙乐章 通和》
谁言宰邑化黎庶,欲别云山如弟兄。——唐朝· 李嘉佑《承恩量移宰江邑临鄱江怅然之作》
乱世诛求急,黎民糠籺窄。——唐朝· 杜甫《驱竖子摘苍耳》
退飞忆林薮,乐业羡黎庶。——唐朝· 钱起《冬夜题旅馆》
二三道士席其间,灵液屡进玻黎碗。——唐朝· 韩愈《游青龙寺赠崔大补阙》
{亡/皿}池波风肉陵屯,谽呀钜壑颇黎盆。——唐朝· 韩愈《陆浑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韵》
何以美知才,投我悬黎珠。——唐朝· 皎然《荅黎士曹黎生前适越后之楚》
歌舞将金帛,汪洋被远黎。——唐朝· 沈佺期《则天门赦改年》
隔河见桑柘,蔼蔼黎阳川。——唐朝· 王维《至滑州隔河望黎阳忆丁三宇》
梦入蓝桥,几点疏星映朱黎。——宋朝· 吴文英《荔枝香近·七夕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