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面容,脸色,脸面:容颜。开颜。颜面。颜色。笑逐颜开。鹤发童颜。
⒉ 色彩:颜料。五颜六色。
⒊ 姓。
详细词义
◎ 颜
顔 yán
〈名〉
(1) (形声。从页,彦( yàn)声。从页( xié),与头有关。本义:印堂)
(2) 印堂,两眉之间 [the top of the nose bridge connecting the eye-brows]
颜,眉目之间也。——《说文》。段玉裁注:“各本作眉目之间,浅人妄增字耳,今正。眉与眉之间不名颜。…颜为眉间,医经所谓阙,道书所谓上丹田,相书所谓中正印堂也。”
(3) 额头 [front]
高祖为人,隆准而龙颜。—— 班固《汉书》
(4) 又如:颜角(额角);颜题(古代头巾覆额面部分)
(5) 面容,脸色 [face;countenance]
有女同车,颜如舜华。——《诗·郑风》
(6) 又如:颜状(容颜状貌);颜厚(面有惭色,难为情);颜貌(容貌)
(7) 体面,容誉 [dignity;prestige]。如:颜汗(汗颜。惭愧的形像化说法);颜采(脸面上有光采);颜甲(指人脸皮厚如铁甲,不知羞耻);颜厚(脸皮厚,不知羞耻)
(8) 彩色 [color]。如:颜泽(颜色光泽)
(9) 前端,前头 [first]。如:颜行(先锋,在行伍的第一线)
(10) 姓
颜 (yán) 指颜值、面容、眉清目秀、靓丽,用作人名意指温和、和善可亲、美貌之义;
[①][yán]
[《廣韻》五姦切,平删,疑。]
“颜1”的繁体字。“顏1”的新字形。
(1)额头。即眉上发下、两额角间部分。
(2)面容;脸色。
(3)指形貌。
(4)指脸皮。
(5)体面;面子。
(6)显著。
(7)指堂上或门楣上的匾额。
(8)指题字于匾额或书籍封面上。
(9)颜色;色彩。
(10)(排在)前面。参见“顔行”。
(11)古代帽子的一种。其形似古皮弁,以缣帛为之。
(12)姓。
[②][yá]
[《集韻》宜佳切,平佳,疑。]
通“厓1”。“颜2”的繁体字。“顏2”的新字形。
水边;山边。
先生年几许,颜色似童儿。——唐朝· 肃宗皇帝《赐梨李泌与诸王联句》
匣中纵有菱花镜,羞对单于照旧颜。——唐朝· 杨凌《琴曲歌辞 明妃怨》
独把千重恨,连年未解颜。——唐朝· 赵嘏《杂曲歌辞 昔昔盐 一去无还意》
履风雩兮若见,游夏兴兮鲁颜。——唐朝· 程弥纶《怀鲁》
可怜为人好心事,于我见子真颜色。——唐朝· 杜甫《阌乡姜七少府设脍戏赠长歌》
组绶掩衰颜,辉光里第间。——唐朝· 卢纶《送菊潭王明府》
幽人爱芳草,志士惜颓颜。——唐朝· 李端《卧病别郑锡》
颜渊谅贤人,陋巷能自怡。——唐朝· 权德舆《丙庚岁苦贫戏题》
蹉跎颜遂低,摧折气愈下。——唐朝· 韩愈《县斋有怀》
酡颜侠少停歌听,坠珥妖姬和睡闻。——唐朝· 刘禹锡《百舌吟》
梦入蓝桥,几点疏星映朱颜。——宋朝· 吴文英《荔枝香近·七夕》